「過度焦慮讓你身心俱疲、也讓你大腦失控」
作者/唐子俊醫師
容易焦慮的人明明知道會擔心害怕,不應該過度的鑽牛角尖,雖然偶爾可以跳開這個想法,卻常常又陷入同樣的習慣,研究發現,焦慮的人大腦使用的區域和一般人不同,無法全面性的思考,過度的陷入自動化習慣無法調整,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避免這種傾向越來越強影響腦功能,避開人際的接觸,卻又陷入停不下來的負面迴圈。
容易焦慮的人,控制情緒相當損耗能量,並且根據焦慮的不同,前額葉調控接近或迴避任務的,研究設計讓焦慮的人來選擇,接近或避開快樂和憤怒的面孔,接近憤怒和避免快樂的表情,需要去壓抑原來的習慣,跳開這些不愉快的表情,焦慮的人試驗中犯的錯誤更多,明明需要避開這些不愉快的面孔和表情,卻常常又更接近沒有避開;高度焦慮組,在大腦的背外側額葉皮層,和健康的人比起來,比較無法同時搜尋大腦其他區域的線索,支持了焦慮程度較高的參與者在控制情緒行為時,較少用到大腦整體調節和平衡的功能,從腦影像掃描研究了解,焦慮和非焦慮的人在模擬社交情境中會發生什麼,“我們的實驗對象看到了快樂和憤怒的面孔,必須首先將操縱桿移向快樂的面孔並遠離憤怒的面孔,這需要高焦慮者控制原來自動化的傾向,避免朝向負面的刺激”。
雖然在實驗當中,個案可以經由練習操縱這個行為,高焦慮的個案腦影像顯示,大腦中完全不同的部分處於活躍狀態,“在非焦慮的人中,我們經常看到,在情緒控制過程中,信號從前額葉皮層的最重要部分發送到運動皮層,運動皮層是大腦中指導身體採取行動的部分。在焦慮的人當中,大腦這個重要部位的調控功能控制效率低”。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焦慮的人很難選擇其他行為,跳開不愉快的想法、表情和刺激,結果造成他們想要避開社交場合,這樣做的缺點是,“他們永遠不會知道社交場合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負面或尷尬”。
資料來源:
DOI:10.1038/s41467-023-40666-3
#高雄身心科推薦
https://tangpsyclinic.weebly.com
容易焦慮的人明明知道會擔心害怕,不應該過度的鑽牛角尖,雖然偶爾可以跳開這個想法,卻常常又陷入同樣的習慣,研究發現,焦慮的人大腦使用的區域和一般人不同,無法全面性的思考,過度的陷入自動化習慣無法調整,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避免這種傾向越來越強影響腦功能,避開人際的接觸,卻又陷入停不下來的負面迴圈。
容易焦慮的人,控制情緒相當損耗能量,並且根據焦慮的不同,前額葉調控接近或迴避任務的,研究設計讓焦慮的人來選擇,接近或避開快樂和憤怒的面孔,接近憤怒和避免快樂的表情,需要去壓抑原來的習慣,跳開這些不愉快的表情,焦慮的人試驗中犯的錯誤更多,明明需要避開這些不愉快的面孔和表情,卻常常又更接近沒有避開;高度焦慮組,在大腦的背外側額葉皮層,和健康的人比起來,比較無法同時搜尋大腦其他區域的線索,支持了焦慮程度較高的參與者在控制情緒行為時,較少用到大腦整體調節和平衡的功能,從腦影像掃描研究了解,焦慮和非焦慮的人在模擬社交情境中會發生什麼,“我們的實驗對象看到了快樂和憤怒的面孔,必須首先將操縱桿移向快樂的面孔並遠離憤怒的面孔,這需要高焦慮者控制原來自動化的傾向,避免朝向負面的刺激”。
雖然在實驗當中,個案可以經由練習操縱這個行為,高焦慮的個案腦影像顯示,大腦中完全不同的部分處於活躍狀態,“在非焦慮的人中,我們經常看到,在情緒控制過程中,信號從前額葉皮層的最重要部分發送到運動皮層,運動皮層是大腦中指導身體採取行動的部分。在焦慮的人當中,大腦這個重要部位的調控功能控制效率低”。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焦慮的人很難選擇其他行為,跳開不愉快的想法、表情和刺激,結果造成他們想要避開社交場合,這樣做的缺點是,“他們永遠不會知道社交場合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負面或尷尬”。
資料來源:
DOI:10.1038/s41467-023-40666-3
#高雄身心科推薦
https://tangpsyclinic.weeb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