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理諮商所
糖
服務
空間
師資
預約
交通
部落格
自我評估
心理健康專輯
糖
服務
空間
師資
預約
交通
部落格
自我評估
心理健康專輯
為什麼諮商也算是治療的一種
?
跟講話聊天有甚麼不同?
心理諮商是有計畫、有目標、且具保密性的談話,專注在你身上,以你的需求為主。在固定時間內,你與心理師共同經歷一段有主題、有目標的關係歷程;而心理師具備專業心理知識,可幫助你整理個人內在經驗:包含情緒、認知看法和價值觀等,對自己有更多的覺察和理解。再透過心理師的提醒和技巧,讓你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心理諮商也有許多不同的進行方式,例如富含表達性的藝術、遊戲、音樂治療等等,談話為最直接與最普遍的一種進行方式。主題與目標則是你當下狀態所需,由心理師與你共同訂定,並以此為諮商進行的目標方向。藉由諮商歷程,達到治療目的。聊天比較是人與人之間常見的交流方式,用途通常不固定,可能是社交寒暄、商業往來,也可能是友誼聯繫。
心理諮商有用嗎?大約多久可以看的到效果?需要談多久(多少次)?
對你我來說,「有用」的定義會不太一樣,可能在不同諮商的階段,也會經驗到不同的「有用」;你會覺得被支持、被接納,也會開始釐清了解自己深層的感受與想法,有可能會試著做出不同的行動與改變,也有時會開始練習接納自己目前的狀態。
諮商過程中,心理師會陪著你前進與面對,至於前進的方向與速度,則是由每次諮商過程彼此共同塑造的;每個人的個人狀態與議題不同、在經濟上或者心理上的準備不同、心理師的理論學派取向不同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需要談幾次。
我們很確定的是,諮商會有效果,至於幾次見效則需視狀況而定;對長久以來的問題要形成洞察和改變皆需要時間,一般我們會希望至少有4~6次以上的心理諮商來梳理及整理出問題脈絡與幫助你有更好的適應,也有些狀況適合一兩次的心理諮商即可,例如設定好很具體的諮商主題,例如最近升學、轉職或其他問題抉擇等,一兩次的諮詢療程幫你快速整理思緒掌握方向。
若諮商主題屬長期個人議題或有治療性目的,例如人際關係、家庭、創傷等,則需要較多次的諮商;諮商次數長短,需依個人議題而定;諮商次數也因為牽涉到個人時間運用與預算考量,可充分的先跟你的心理師清楚溝通,以此更快且更好的達成目標與效果。
該怎麼選擇心理師?我要怎麼知道哪個心理師適合我呢?
可先從心理師的實務經驗、專長開始,初步了解心理師與想談議題的適配度;如果對心理師的性別、年紀、特質有偏好,可以在預約諮商時提出,以下有整理出幾個選擇的依據可供參考:
1.想討論的議題:你可以依據自己想討論的議題來選擇對該主題較為擅長的心理師,例如人際、婚姻、親子關係等。
2.心理師個人特質:可以依據你平時相處時較為自在的個人特質來挑選,像是性別、年齡等。
3.進行方式(心理師專業取向):除了議題之外,心理師因其專業受訓的取向不同,進行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有些心理師習慣搭配使用媒材創作等藝術活動,有些擅長使用體驗方式,也有心理師會聚焦在討論思考及信念的影響;你可以透過閱讀心理師的文章或其背景的介紹來了解及選擇。
在考慮過以上的依據後,如果還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可先和我們討論,讓我們推薦適合的心理師給你。如果在初次諮商後如果覺得與心理師不合,可與心理師提出討論,覺得不習慣、不適合的原因,看是否有機會調整改善,若仍是覺得不適配,也是可以選擇更換心理師的。
第一次接受諮商前,要先預作什麼準備嗎?
其實不需要特別做什麼準備,心理師會引導您說出問題。但也建議您鼓起勇氣,將內在的感受和想法提出來與心理師討論,如果晤談中有情緒上的波動,是很正常的現象,心理師會同理地接納。心理師都受過諮商倫理的訓練,您無須擔心心理師會洩露您的個資和問題。
如果您習慣事前做些準備,那麼也可以簡單記錄一下對於諮商的疑問,在第一次諮商時告訴心理師,讓自己能夠更沒有顧慮地投入諮商中。當然,如果您也可以先想一下希望透過諮商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到時候與心理師一起討論這個目標。
什麼樣的問題適合做諮商?什麼樣的狀態不適合接受諮商?
只要你對自己、生活與外在社會(學校、職場、人際關係等)有好奇、困惑、困擾,希望能更加了解自己,或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改變,都可以嘗試接受諮商。所以,只要跟心理、情緒、適應、自我成長等廣泛的議題,大多適合做諮商。
但若你的情緒過於低落或者躁動,或者有幻聽幻覺症狀,重點是很難穩定下來談話、思考,精神、記憶力與注意力都很差時,則會建議先考慮接受身心科醫療,等狀態較穩定後再接受諮商,這時的學習調整能力與彈性都會更好,而諮商也會事半功倍。
家人/另一半有情緒問題,該如何說服他們來諮商呢
?
當家裡有人出現情緒問題時,身為家人或伴侶的你想必也承受了不少的壓力。這個時候,你可以做的有:
第一步
#自我照顧
維持自己的身心狀態在一個平衡狀態為首要之務。如此一來,才有能量成為家人伴侶的保護因子,度過這段情緒不穩的階段。
第二步
#陪伴
或許是聽聽家人伴侶說說話、聊聊天、一同到公園散散步,抑或是安靜的在旁邊待著,重要的是以令家人或伴侶感受舒服自在的方式表達你的陪伴。
第三步
#理解
不帶評價或先入為主態度的理解家人或伴侶的心思與感受,以一種單純瞭解家人或伴侶身心所感、所想的態度去理解。陪伴與理解做足了,家人或伴侶能感受到你的關心,也越接近邁進第四步。
第四步
#支持尋求專業協助
支持家人或伴侶接受身心科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評估,在專業介入下安排適合的處理療程。
第五步
#耐心並鼓勵
接受專業協助的同時,耐心陪伴並鼓勵家人或伴侶與專業人員共同合作。
可以試著與他們溝通,試著描述一些你觀察到的現象,例如「我注意到你最近悶悶不樂的,好像有很多煩惱。你有沒有想要找專業人士聊一聊?」可能會有許多原因讓人們不願意接受諮商,包含「覺得自己的問題沒那麼嚴重」、「覺得諮商沒有用」、「害怕被別人知道」等,若能試著了解家人/另一半抗拒諮商的理由,也許能夠做更深入的討論與溝通。
諮商可以協助有自閉、過動的孩童青少年嗎?可以教父母如何與他們溝通嗎?
可以的。只要能夠建立信任的正向關係,透過諮商,自閉特質的兒童青少年可以有表達心裡想法與情緒的管道,壓力得以有所抒發;心理師也會以活動及情境討論等方式,教導過動的兒童青少年如何學習控制衝動。
不只是自閉、過動,還要焦慮、憂鬱等各種兒童青少年常遇到的發展議題,都可以在諮商中學習如何調節情緒、重新行為塑造、增進社交技巧、學習衝動控制與溝通方式等,幫助孩子適應的更好。
至於與父母親的討論更是不可缺少的,家長如果加入這個治療的歷程,可大幅促進治療的進展。心理師會協助父母親更加了解他們的孩子,學習與孩子溝通及互動的方式,以及如何協助孩子將諮商中的學習類化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