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素抗憂鬱劑,對青少年憂鬱和焦慮症的效果、預測因素和作用機制
作者/唐子俊醫師
《柳葉刀精神病學》
血清素抗憂鬱劑(SSRI)用於治療青少年憂鬱和焦慮的情形正在增加。然而,一般民眾和非專科專業人員,“對於抗憂鬱劑的治療機制,到底是”如何影響青少年這個神經、認知和社會功能發生重大變化的階段的理解不足。這篇文章回顧了SSRIs對青少年的利弊的臨床試驗證據,並探討了其作用機制。
對於青少年的心理社會發展和福祉,選擇最佳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高收入國家進行的,未來的研究應該考慮社會文化和地理因素,並將這種研究擴展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即使是同一個國家,接受到的治療也可能差異很大。
發炎指數高對於抗憂鬱劑反應不佳
炎症標記物(例如CRP、IL-6和TNF)的濃度增加與成人對血清素藥物反應不佳有關。
證據表明,對於治療前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來說,發炎指數IL-6的濃度增加,可能是自殺的風險因素,甚至對於血清素藥物有不利的影響。
血清素藥物無法改善認知功能 額葉功能不佳,對血清素反應有限
青少年憂鬱症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和計劃能力。這些認知障礙在血清素抗憂鬱劑治療後仍然存在,即使情緒症狀有所改善。其他研究發現,認知不佳憂鬱,對抗憂鬱劑效果反應不好。
抗憂鬱劑療效,需要考慮人際功能和支持
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是青少年關心的重要問題。儘管有證據表明,抗憂鬱劑治療可以改善青少年的生活質量自我報告,但並非所有研究均能得出此結論。我們的青少年諮詢小組強調,考慮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時,其對功能結果(例如友誼的質量和參與學校的能力)的影響,是關鍵優先事項。其他研究發現,調節個案的人際功能可以改善憂鬱症狀,可以和藥物一起使用效果更好。純粹使用藥物治療。中途退出率高。
治療需要重新找回額葉(理性中樞)和邊緣系統(情緒調節中樞)的平衡
血清素抗憂鬱劑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特別是對於發育中的大腦。研究認為抗憂鬱作用通過增強大腦可塑性,改善情緒反應和調節中樞,邊緣系統和前額葉迴路之間的平衡,也就是理性和感性大腦之間的平衡。藥物對於神經調節的效果出現,臨床表現為,個案負面偏見傾向下降,情緒調節的能力改善,對於環境刺激的應變彈性增加,藉由這種機制,改善焦慮和憂鬱的症狀與環境的互動彈性增加,而改善憂鬱和焦慮的症狀。研究發現,神經調節術如rTMS,可以調節大腦額葉和邊緣系統的再平衡。
血清素大型研究,成人憂鬱劑治療效果三成上下
青少年學清素藥物治療的影響變數更多,成年人大型研究,抗憂鬱劑效果大約在3到4成左右。青少年血清素抗憂鬱劑,可能對憂鬱和焦慮的某些核心成分不起作用,這需要我們對未來治療開發的目標有更多的理解。特別是,患有高水平炎症、認知功能障礙,不利的人際和支持環境,藥物對於大腦的影響,會受到許多變數的抵銷和干擾。
青少年焦慮憂鬱的問題處理,除了藥物之外需要有更多整合的因素,諮詢專家和團隊的合作十分重要。當然還有個案和家長的動機和配合度。
資料來源:
整理自《柳葉刀精神病學》2021
#高雄身心科推薦
www.tangpsyclinic1.com.tw/
《柳葉刀精神病學》
血清素抗憂鬱劑(SSRI)用於治療青少年憂鬱和焦慮的情形正在增加。然而,一般民眾和非專科專業人員,“對於抗憂鬱劑的治療機制,到底是”如何影響青少年這個神經、認知和社會功能發生重大變化的階段的理解不足。這篇文章回顧了SSRIs對青少年的利弊的臨床試驗證據,並探討了其作用機制。
對於青少年的心理社會發展和福祉,選擇最佳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高收入國家進行的,未來的研究應該考慮社會文化和地理因素,並將這種研究擴展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即使是同一個國家,接受到的治療也可能差異很大。
發炎指數高對於抗憂鬱劑反應不佳
炎症標記物(例如CRP、IL-6和TNF)的濃度增加與成人對血清素藥物反應不佳有關。
證據表明,對於治療前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來說,發炎指數IL-6的濃度增加,可能是自殺的風險因素,甚至對於血清素藥物有不利的影響。
血清素藥物無法改善認知功能 額葉功能不佳,對血清素反應有限
青少年憂鬱症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和計劃能力。這些認知障礙在血清素抗憂鬱劑治療後仍然存在,即使情緒症狀有所改善。其他研究發現,認知不佳憂鬱,對抗憂鬱劑效果反應不好。
抗憂鬱劑療效,需要考慮人際功能和支持
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是青少年關心的重要問題。儘管有證據表明,抗憂鬱劑治療可以改善青少年的生活質量自我報告,但並非所有研究均能得出此結論。我們的青少年諮詢小組強調,考慮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時,其對功能結果(例如友誼的質量和參與學校的能力)的影響,是關鍵優先事項。其他研究發現,調節個案的人際功能可以改善憂鬱症狀,可以和藥物一起使用效果更好。純粹使用藥物治療。中途退出率高。
治療需要重新找回額葉(理性中樞)和邊緣系統(情緒調節中樞)的平衡
血清素抗憂鬱劑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特別是對於發育中的大腦。研究認為抗憂鬱作用通過增強大腦可塑性,改善情緒反應和調節中樞,邊緣系統和前額葉迴路之間的平衡,也就是理性和感性大腦之間的平衡。藥物對於神經調節的效果出現,臨床表現為,個案負面偏見傾向下降,情緒調節的能力改善,對於環境刺激的應變彈性增加,藉由這種機制,改善焦慮和憂鬱的症狀與環境的互動彈性增加,而改善憂鬱和焦慮的症狀。研究發現,神經調節術如rTMS,可以調節大腦額葉和邊緣系統的再平衡。
血清素大型研究,成人憂鬱劑治療效果三成上下
青少年學清素藥物治療的影響變數更多,成年人大型研究,抗憂鬱劑效果大約在3到4成左右。青少年血清素抗憂鬱劑,可能對憂鬱和焦慮的某些核心成分不起作用,這需要我們對未來治療開發的目標有更多的理解。特別是,患有高水平炎症、認知功能障礙,不利的人際和支持環境,藥物對於大腦的影響,會受到許多變數的抵銷和干擾。
青少年焦慮憂鬱的問題處理,除了藥物之外需要有更多整合的因素,諮詢專家和團隊的合作十分重要。當然還有個案和家長的動機和配合度。
資料來源:
整理自《柳葉刀精神病學》2021
#高雄身心科推薦
www.tangpsyclinic1.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