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控制的大量進食,大腦研究證實獎勵迴路及控制迴路失調
作者/唐子俊醫師
門診常看到貪食症個案,對食物特別敏感,尤其是高熱量,甜食等,間歇性或持續大量進食,體重上升,情緒煩躁,形成惡性循環。如果還有催吐,刻意過度運動,吃瀉藥減重等,進入暴食症。對心臟傷害的影響更大。意志力雖想控制,但是常常無法掌握,研究發現是大腦迴路連結異常。
飲食失調影響著超過 9% 的美國人口,相當於超過 2800 萬美國人。飲食失調中最普遍的是貪食症 (BED),它影響著高達 3-5% 的美國人口。特點是 (i)頻繁食用大量食物,(ii) 主觀和自我報告的失控。也就是失控的大量進食,但是沒有催吐等行為。對個案的身心健康産生負面影響,包括體重增加、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功能異常等。易合併焦慮憂鬱,自殺傾向升高。
暴飲暴食出現在嘗試節食之前,在沒有熱量限制的情況下,暴飲暴食期間,對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渴望會增強,表明暴飲暴食的獎勵敏感和衝動發生了改變。享樂飲食——從吃美味的食物中獲得的強烈快樂,同時,在暴食症患者中,與食物相關衝動性升高和難以將注意力從與食物相關的線索上轉移開。
大腦對食物敏感和獎勵效果增加,抑制力卻減弱
研究發現,貪食症與獎勵和抑制控制迴路之間存在異常的功能連接。患有貪食症兒童前額葉皮質DLPFC和杏仁核之間的功能連接减少,抑制控制迴路的眶額葉皮質OFC和前扣帶回皮質ACC之間的功能連接也减少。這些結果表明,在獎勵和抑制控制迴路之間存在異常的連接,解釋了個案對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渴望以及無法抑制這種飲食行爲的原因。連接異常導致無法控制對食物的追求。
獎勵迴路和抑制迴路機制及失調
獎勵迴路與我們感受到的快樂和滿足感有關。它涉及到大腦中的一些區域,如前額葉皮質、杏仁核和獎勵中心(如伏隔核)。當我們吃到美味的食物或獲得其他愉悅的體驗時,這些區域會受到刺激,我們會感到快樂和滿足。獎勵系統過度活躍或對特定的刺激過于敏感,如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有著特別强烈的渴望,特別只有食物能够刺激獎勵迴路,讓他們感到快樂和滿足。
抑制控制迴路負責控制我們的衝動和自我控制。包括前扣帶回皮質和前額葉皮質。幫助我們抵制誘惑,適度控制飲食和行爲。抑制控制迴路與獎勵迴路連接異常,無法有效地抑制對美味食物的渴望,無法控制飲食行爲。失控是貪食症的另一個特徵。
結論
貪食症的特徵是”獎賞迴路”和”抑制迴路”協同作用全面性連結異常。治療需降低獎勵迴路對食物渴求,平衡獎勵和抑制控製迴路連結不佳。貪食影響心臟代謝情緒體重,情緒及自我傷害增加,需積極處理。可以經由藥物,心理治療和神經調節如rTMS改善。需要和專業人員諮詢,勿陷入重複失控迴圈。
資料來源:
Psychological Medicine,2023
#高雄身心科推薦
www.tangpsyclinic1.com.tw/
門診常看到貪食症個案,對食物特別敏感,尤其是高熱量,甜食等,間歇性或持續大量進食,體重上升,情緒煩躁,形成惡性循環。如果還有催吐,刻意過度運動,吃瀉藥減重等,進入暴食症。對心臟傷害的影響更大。意志力雖想控制,但是常常無法掌握,研究發現是大腦迴路連結異常。
飲食失調影響著超過 9% 的美國人口,相當於超過 2800 萬美國人。飲食失調中最普遍的是貪食症 (BED),它影響著高達 3-5% 的美國人口。特點是 (i)頻繁食用大量食物,(ii) 主觀和自我報告的失控。也就是失控的大量進食,但是沒有催吐等行為。對個案的身心健康産生負面影響,包括體重增加、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功能異常等。易合併焦慮憂鬱,自殺傾向升高。
暴飲暴食出現在嘗試節食之前,在沒有熱量限制的情況下,暴飲暴食期間,對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渴望會增強,表明暴飲暴食的獎勵敏感和衝動發生了改變。享樂飲食——從吃美味的食物中獲得的強烈快樂,同時,在暴食症患者中,與食物相關衝動性升高和難以將注意力從與食物相關的線索上轉移開。
大腦對食物敏感和獎勵效果增加,抑制力卻減弱
研究發現,貪食症與獎勵和抑制控制迴路之間存在異常的功能連接。患有貪食症兒童前額葉皮質DLPFC和杏仁核之間的功能連接减少,抑制控制迴路的眶額葉皮質OFC和前扣帶回皮質ACC之間的功能連接也减少。這些結果表明,在獎勵和抑制控制迴路之間存在異常的連接,解釋了個案對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渴望以及無法抑制這種飲食行爲的原因。連接異常導致無法控制對食物的追求。
獎勵迴路和抑制迴路機制及失調
獎勵迴路與我們感受到的快樂和滿足感有關。它涉及到大腦中的一些區域,如前額葉皮質、杏仁核和獎勵中心(如伏隔核)。當我們吃到美味的食物或獲得其他愉悅的體驗時,這些區域會受到刺激,我們會感到快樂和滿足。獎勵系統過度活躍或對特定的刺激過于敏感,如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有著特別强烈的渴望,特別只有食物能够刺激獎勵迴路,讓他們感到快樂和滿足。
抑制控制迴路負責控制我們的衝動和自我控制。包括前扣帶回皮質和前額葉皮質。幫助我們抵制誘惑,適度控制飲食和行爲。抑制控制迴路與獎勵迴路連接異常,無法有效地抑制對美味食物的渴望,無法控制飲食行爲。失控是貪食症的另一個特徵。
結論
貪食症的特徵是”獎賞迴路”和”抑制迴路”協同作用全面性連結異常。治療需降低獎勵迴路對食物渴求,平衡獎勵和抑制控製迴路連結不佳。貪食影響心臟代謝情緒體重,情緒及自我傷害增加,需積極處理。可以經由藥物,心理治療和神經調節如rTMS改善。需要和專業人員諮詢,勿陷入重複失控迴圈。
資料來源:
Psychological Medicine,2023
#高雄身心科推薦
www.tangpsyclinic1.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