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理諮商所
  • 糖
  • 服務
  • 空間
  • 師資
  • 預約
  • 交通
  • 部落格
  • 自我評估
  • 心理健康專輯
  • 糖
  • 服務
  • 空間
  • 師資
  • 預約
  • 交通
  • 部落格
  • 自我評估
  • 心理健康專輯

​在這裡,我們用文字陪伴您
文章分類

全部
吳宣瑩心理師
王純琪心理師
盧鴻文心理師
鍾維庭心理師
陳增穎心理師
黃詩殷心理師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速之客:當得知罹患嚴重疾病時…

2/26/2021

 
想像某天一如往常地開在筆直的道路上,朝著規劃中的路線前進著,突然間路面崩塌,落石砸下,不得不將行駛中的車子停下。
面對滿目瘡痍的路面,預期的路線行不通了,車子受損需要維修才能上路,車上可能還有其他家人需要安頓.當下或許會不知所措、驚嚇擔憂、難過無助、憤怒不解...
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就如同這樣的情節.得知罹患重大疾病的那一刻也是如此。

重大變動造成生活失序,失控產生恐懼,未知帶來焦慮無助,複雜情緒層層積壓,形成巨大的壓力,使內在失去了平衡,對自我和生命產生疑問。
被診斷嚴重疾病(如癌症)時,心理可能會經歷幾個階段:
1. 否認:對診斷結果感到震驚、懷疑,難以接受事實,可能是哪裡搞錯了?不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2. 憤怒:心中充滿委屈、怨恨、焦慮等情緒,有可能將怒氣投射到家人、朋友、甚至醫護人員身上。
3. 討價還價:不斷尋求不同醫師的意見,期待有不一樣的答案;或藉由宗教力量、求神問卜等方式,祈求無形力量的幫助。
4. 沮喪:確認生病事實後,覺得悲觀、失望、無助,甚而食慾不振、失眠、對任何事物提不起興趣、找不到生活目標和意義等。
5. 接受:情緒較平穩,可以理性地接受事實,準備好接受各種治療,與疾病長期抗戰。

了解這些心理階段,幫助自己檢視目前的狀態,找尋因應的方法,如:向信任的親友訴說心情,找到紓解情緒的出口;多與專業人員溝通,積極參與治療計畫;尋求病友團體或相關民間團體等資源,獲得醫療資訊和病友互相支持.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用自己的步調走過這些歷程。
「罹病」絕對是生命重大事件,任何人都需要一段自我調適的歷程,但如果負面情緒持續太久,影響的範圍變大,像是食慾減退、失眠、嚴重退縮、拒絕治療等,建議就要尋求專業協助,改善心理
狀況,讓身心獲得安頓。
請記住,生病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任何人的錯。
身體發出警訊,是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調整生活方式,看見身體的需要,好好善待它,同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中的優先順序,在生活中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疾病適應
#疾病心理歷程
#心理調適
#高雄心理諮商
​

文/吳宣瑩心理師
圖片

你喜歡自己嗎?

2/6/2021

 
面對諮商室裡總在人際中感覺到焦慮的人們,我常常會問這句話。

聽著個案細數著自己面對陌生人、朋友、同事,甚至家人時,內心滿滿關於自己可能表現不好的擔憂,背後其實是恐懼自己可能不被喜愛和認同,甚至會被拋棄或討厭,恐懼自己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就成了別人眼中糟糕的人。
想著周圍的人可能因為自己不經意的一個舉動就厭惡自己,這件事想起來真得很恐怖,會讓人在人群裡想要盡可能隱藏自己、不要被注意,但越是躲藏,就越覺得自己和所處的團體格格不入,越覺得孤單和突兀,就越想躲起來。
這個過程形成了一個對社交感到焦慮,進一步社交隔離,並在隔離後對社交更加焦慮的惡性循環。

這個循環往往是在好幾年的時間裡成型的,被困住的人在深陷其中後要踏出改變的第一步真得好難好難,需要很多支持和幫助。在嘗試任何新的社交技巧之前,我會建議先慢慢找回一些對自己的自信,也就是練習著喜歡自己,社交當中遇到挫折幾乎是所有人生當中都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可是穩定的自信心就像一個堅強的後盾,能夠幫助我們在遭遇他人的拒絕或批評時能更客觀看待這些事情,不會全然的否定自己,甚至能將這些挫折經驗轉變成成長的力量。
那麼,如果你在社交情境中總是感覺到不自在,常常害怕自己不被喜愛獲認同,在人群當中總想躲起來,不妨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你喜歡自己嗎」,好好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那些你所害怕,別人可能會厭惡你的事情,也許反映了你心中對自己的厭惡,那些你所憂慮,別人可能會不接納你的地方,或許也是你自己對自己的不接納。

如果你覺得自己某些缺點改一改會更好,這個覺察很棒,那麼就著手開始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己會更愛的人,如果你發現自己其實有很多不錯的地方,這個發現也很好,更別吝嗇好好肯定自己。如果你發現想這些問題讓你的頭腦快炸開了,不妨找個你信任的人聊聊,聽聽他們的看法,或是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一起梳理腦海中打結的毛線球,
​
讓你找回自信,降低焦慮的路上不那麼孤單。
#社交焦慮
#自我表現
#你喜歡自己嗎
#高雄心理諮商
文/鍾維庭心理師
圖片

拒學?懼學?人際焦慮對青少年的影響

2/2/2021

 
長期與青少年工作,在諮商室裡,這樣的情景並不罕見:一邊是心急如焚的家長,抱怨著孩子拒絕去上學,每天早上都要經歷一番苦戰;另一邊則是一臉無奈又委屈的孩子,對於不上學的原因,以
沈默來回應周遭大人的詢問。

家長們會告訴我:「小學的時候不會這樣啊,是不是因為國中的課業壓力比較重?可是我們對他的成績沒有很高的要求啊,而且他請了假就也只是待在家裡沒事做啊......」等到孩子終於願意吐露心聲時,可以發現,孩子何嘗不想要和同學一樣正常上學?無奈對於上
學的害怕與焦慮,形成了一道堅厚的牆,在每天上學時間阻擋在家門口。也可以說,孩子不是拒絕上學,而是恐懼上學。

★人際焦慮影響大★
拒學行為背後通常混雜了多樣的因素,包含身心問題、家庭議題、學校困難、生活轉換及壓力事件等, 而在實務工作的觀察,發生在小學階段的拒學,大多與分離焦慮有關,孩子因為不想離開家而
拒絕上學;進入國中階段後,懼學的原因則多轉向對學校情境感到焦慮,其中人際互動所造成的壓力不容小覷,這些青少年大多有些共同的特質,他們自我要求高、在意他人的眼光,總是謹言慎行,希望自己在他人眼裡是完美的,經常擔心自己在人際互動上說錯話、表錯意。同時,他們也是敏感的,只要同學的回應不如自己的預期,他們就會開始猜疑,甚至確定是自己做了什麼讓對方不喜歡的事情,陷入自責與自憐,也由於他們害怕被拒絕,所以在人際中較為被動,甚至退縮,因此容易成為班上的邊緣人,如此更確定了他們認為自己不好的信念,變得更退縮,而形成一個負向循環。

其實這些特質從小就有跡可循,只是上了國中,同儕關係變得更為重要,「形成自我認同」是青少年時期重要的發展任務,而大部分的青少年更是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同儕的認同上,尋求認同的過程中感受到挫折,或是預設會受挫,人際焦慮就形成了,對社交情境的焦慮不僅使他們難以到校,只要是需要與人互動的情境,即使是他們感興趣主題的活動,他們也會裹足不前,生活變得狹隘封閉。無奈的是這樣的焦慮他們很難被理解,反而常被冠以懶惰、找藉口、或是抗壓力不足的標籤。

★系統減敏感,一步一步來★
面對有嚴重人際焦慮的青少年,鼓勵踏進人群是確定的目標,但是不宜過於急躁,否則會適得其反,可採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在可接受的焦慮程度下逐步參與。
在學校裡,盡量建構孩子的歸屬感及參與感,老師可安排願意協助的同學,在下課時間、分組活動時主動邀約。課堂上則可技巧性地給予孩子能力所及的班級任務,像是為小組回答簡單問題爭取得分、擔任小老師、分攤班級公務,要注意的是不要使其過度成為焦點。
在家庭,父母可以安排主題性的社交活動性,讓孩子在從事有趣的活動過程中自然產生人際互動。

★中斷自我評價思考歷程、消除自我挫敗的慣性★
家長或是老師可以和孩子聊聊他覺得困窘的社交情境或事件,同理他的尷尬感,但也幫助他了解到自己對於他人的訊息,產生了過度的負向解讀。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學會中斷社交互動後的自我評價思考,有人際焦慮的孩子,常會在與人互動後,不自主地回想剛才互動的經過,習慣性地找出自己可能說得或做得不對、不好的地方,然後覺得自己很糗而感到很羞愧。讓孩子覺察到自己有這樣的慣性,並且要不斷練習打斷這個歷程,直到這個慣性消失為止。

★正視焦慮的生理反應,放鬆訓練找回掌控感★
嚴重的焦慮會伴隨著許多明顯的生理反應,像是呼吸急促、心跳快速、發抖、難以思考......等,這些反應成了孩子進入社交情境的很大阻礙,引導孩子覺察慮所引起的生理反應,然後配合放鬆訓練去緩和這些令人不舒服的症狀,放鬆訓練要在平日就多練習,透過自我放鬆,孩子即使在焦慮狀態下仍可以保有自我掌控感。

★家長的耐心陪伴就是孩子最大的支持★
家長在陪伴孩子克服人際焦慮,重新回到團體的過程,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剛開始的進展可能很小,千萬不要灰心,孩子需要時間慢慢將每一個小小的成功經驗累積,形成穩定的安全感與自信,接著就能勇敢地踏出去。

《呼吸放鬆訓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q5YTuJUdU&ab_channel=Craftsleeper%E7%9D%A1%E7%9C%A0%E7%AE%A1%E7%90%86%E8%81%B7%E4%BA%BA)
《肌肉放鬆訓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sD9OHM3b_4&ab_channel=Craftsleeper%E7%9D%A1%E7%9C%A0
%E7%AE%A1%E7%90%86%E8%81%B7%E4%BA%BA)
《人際焦慮自我評估》
(https://sugar5509218.weebly.com/2015438555214503103820132289662494233258251053541320272.html)

#青少年拒學
#人際焦慮
#放鬆訓練
#高雄心理諮商

文/王純琪心理師
圖片

    作者

    寫一些關於自己的事。不必花俏,簡單描述即可。

    封存檔

    一月 2024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五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類別

    全部
    吳宣瑩心理師
    王純琪心理師
    盧鴻文心理師
    鍾維庭心理師
    陳增穎心理師
    黃詩殷心理師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